星光不負趕路人,沿途的花終將綻放
--訪化學工程學院成功被荷蘭萊頓大學錄取的胡一凡同學

“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出雙腳也始終無法抵達。”就是這樣一位始終如一、不畏困難的她,專心科研,獲得了大大小小許多榮譽,在快樂和充實中度過了自己的大學時光,并順利拿到全球百強名校、世界級頂尖研究型大學荷蘭萊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她就是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化卓19-1班的胡一凡同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一次萌芽出國讀碩的念頭是在大一下學期,那是我第一次開始考慮我將來的大學生活以及以后的學習方向。在不斷地了解后,出國讀碩便成為了我的目標。”胡一凡回憶到。
與大多數(shù)剛踏入大學校園的同學不同,胡一凡早早地就確立了自己的目標,在其他人懵懵懂懂探索大學校園生活時,她早已做好了出國留學的規(guī)劃,主動找到班主任尋求幫助,并在班主任的建議下加入實驗室進行科研鍛煉。在實驗室導師的指導下,她逐漸從一開始手忙腳亂的實驗室“小白”成長為協(xié)助老師熟練操作各種實驗儀器的得力助手,這也為她后續(xù)科研之路奠定了基石。
林無靜樹,川無停流。學習的路程漫長且充滿挑戰(zhàn),難免會遇到一些難題,不經(jīng)意間就會萌生松懈的念頭,但是每當出現(xiàn)這樣的想法,胡一凡都有自己的調(diào)節(jié)方式。她會暫時放下手頭上的學習,規(guī)定一個時間進行放松,在短暫的放松后,再以更加好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勞逸結合事半功倍,對科研的熱情和對生活的熱愛成為一直鼓舞她前進的動力源泉。
螢螢之光,終匯成璀璨星河
科研之路充滿了未知的挑戰(zhàn),需要研究者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永不言棄的信心和決心。胡一凡表示,科研論文寫作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篇文章的發(fā)表并非易事,在發(fā)表之前要經(jīng)歷幾次甚至是十幾次的反復修改與打磨,這對人的耐心和細心程度要求極高。在導師的指導下,胡一凡一邊反復研讀論文中的大量數(shù)據(jù)和圖標內(nèi)容,一邊將導師一些針對性的意見和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進行歸納整理,不斷提高論文質(zhì)量。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過去近四年中,胡一凡在頂級期刊發(fā)表科研論文5篇,其中,以一作身份發(fā)表高質(zhì)量論文3篇。近日,她撰寫的外文綜述成功被頂級期刊Materials Today錄用。胡一凡回憶道,她很享受將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以良好的學術語言和鮮明的圖表形式輸出到論文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素養(yǎng),還增強了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
實現(xiàn)夢想的過程從來都不輕松,胡一凡回顧了自己過去近四年的科研心路歷程,并從三個方面給低年級同學提出了一些建議:一是盡早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找準人生的方向。如果現(xiàn)在仍然對未來感到迷茫,可通過多與老師溝通交流了解更多信息,以明確目標;二是多問多學,科研要求的能力是多樣的,需要熟練掌握學科領域內(nèi)的寫作技能、繪圖技能、文獻查閱技巧以及相應的外語交流技能,萬事開頭難,但持之以恒地努力會讓科研和學習的道路越走越順;三是自律自覺,大學有了比高中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有目標、有規(guī)劃、有方向地自主學習才是成長成才的關鍵所在。
胡一凡身上所體現(xiàn)的那股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精氣神和為夢想拼搏的勁頭也將鼓舞我院莘莘學子奮發(fā)向前,暗處執(zhí)著生長,終有一日馥郁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