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AI+化學合成
主講:廖礦標博士、研究員等
時間:2024年11月1日(星期五)下午14:30
地點:官渡校區(qū)圖書館學術報告一廳
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科學技術部,、茂名綠色化工研究院
2024年10月29日
學術報告(一):人工智能合成化學
廖礦標,廣州國家實驗室研究員,、標智未來首席科學家,、全國青聯委員,、廣州市科協(xié)常委。曾獲廣東青年五四獎章,、國家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廣州市優(yōu)秀專家、廣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榮譽,。2013年本科畢業(yè)于中山大學,,2017年博士畢業(yè)于美國埃默里大學;2018年加入艾伯維醫(yī)藥公司,,2019年回國加入生物島實驗室擔任研究員,,負責組建化學合成平臺;2021年擔任廣州國家實驗室研究員,,同年,,創(chuàng)立標智未來并擔任首席科學家。研究興趣為AI化學,。長期致力于設計建造新一代自動化高通量合成平臺,、建設化學反應大數據系統(tǒng)、發(fā)展人工智能反應預測模型以及開發(fā)新型有機合成方法學,。至今,,已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ure(2篇)、Nature Chemistry,、Chem,、ACIE等期刊發(fā)表一系列學術論文。
學術報告(二):非傳統(tǒng)光致發(fā)光高分子材料
文韜,,華南理工大學前沿軟物質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助理,。2008年于蘭州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13年于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曾先后在德國弗萊堡大學物理系,、臺灣清華大學化工系任職博士后研究員,,2018年3月加入華南理工大學。主要從事功能性軟物質材料方面的教學及研究工作,,主持國,、省、市,、校,、企科研項目十余項;在軟物質領域權威期刊發(fā)表論文六十余篇,,曾獲第十六屆馮新德高分子獎最佳文章提名獎,;申請中國發(fā)明專利13項,,其中8項已獲授權,;主持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在內的等多項教研教改項目,,獲得2023-2024學年度華南理工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曾任前沿軟物質學院研究生黨支部書記,、2018級研究生班主任,榮獲華南理工大學“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
學術報告(三):材料機器科學家和表征智能分析系統(tǒng)
王宇,華南理工大學前沿軟物質學院與電子顯微中心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本科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基礎學科強化部,,博士畢業(yè)于廈門大學化學系,曾于美國阿克倫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加入華南理工大學。課題組在面向化學與材料的人工智能領域展開系統(tǒng)工作,,開發(fā)(原位)電子顯微成像技術與智能分析算法,結合自動化合成,、材料性質模擬與機器學習開發(fā)新材料,利用人工智能賦能的電子顯微成像技術探索材料在光電,、催化,、及電池領域的應用,。近年來,,以通訊或第一作者發(fā)表Nature Communications (4),、JACS (3)、Science Advance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在內的科學論文十余篇,。
學術報告(四):塑料的化學循環(huán)級升級利用
王號兵,華南理工大學前沿軟物質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政府間”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石油、中石化企業(yè)合作等項目十余項,。在JACS,、Angew. Chem. Int. Ed.,等國際知名期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授權中國專利,申請國際專利多項,。所開發(fā)的具有快速自愈合能力的乙烯共聚物成果被,新華網,、日本NHK電視臺等三十多家媒體報道,。獲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科研最高獎項RIKEN EIHO Award等,。
學術報告(五):聚羥基脂肪酸酯的可控合成與化學回收
張震,華南理工大學前沿軟物質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2013年本科畢業(yè)于蘭州大學,2018在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學,、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以及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24年8月加入華南理工大學。近年來在Science,、JACS、Angew. Chem. Int. Ed.,、Matter、Adv. Funct. Mater.等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課題組側重于環(huán)境友好型/可持續(xù)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通常從聚合單體及催化劑設計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對聚合過程及分子鏈結構的控制,,設計開發(fā)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并進一步研究其在特定場景下的應用。
學術報告(六):分子模擬和機器學習助力鋰金屬電池中氟代醚溶劑的理性設計
孔憲,華南理工大學前沿軟物質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于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獲得工學學士和博士學位,,曾先后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導師Jianwen Jiang)和斯坦福大學(合作導師Jian Qin)從事博士后研究。研究興趣集中在利用分子模擬和熱力學理論工具研究軟物質中的電解質體系,,探究其中的相變,、組裝和離子傳遞等有趣的現象和過程。在Nat. Mater.,、Natl. Sci. Rev.,、Nat. Phys.、J. Energy Chem.,、Nat. Commun.,、Nano Lett.、J. Mater. Chem. A,、Adv Funct Mater等期刊發(fā)表一系列SCI論文?,F為中國化工學會過程模擬及仿真專業(yè)委員會青年委員,《Nano Materials Science》和《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青年編委,。
學術報告(七):小分子藥物共晶的計算機輔助設計
梁小小,,華南理工大學2022級博士生,曾獲甘肅省優(yōu)秀碩士畢業(yè)生,、國家獎學金,、政府留學獎學金等獎項,即將赴丹青哥本哈根大學聯培,。研究興趣為AI+固態(tài)化學,、計算機輔助小分子藥物共晶的設計、制備及性質研究,,借助計算化學,,深入研究共晶形成機理及構效關系、藥物多晶型調控等,。迄今已在CES,、EJPB、CGD等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